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
您當前所在位置:駐馬店廣視網(wǎng)>法治> 正文

分 享 至 手 機

“先用后付”開通容易取消難 新型支付方式緣何惹爭議

時間:2025-02-10 06:47:56|來源:法治日報|點擊量:1465

“一覺醒來,爺爺通過‘先用后付’買了54件商品,求助是否可退。”一位網(wǎng)友在社交平臺上發(fā)布求助信息,引發(fā)了大量關注。近期,“為啥莫名其妙就開了‘先用后付’”“‘先用后付’開通容易取消難”等話題登上熱搜榜。圍繞“先用后付”這種新型的支付方式,有支持者認為,它是促進消費便捷化的重要創(chuàng)新,能夠有效提升用戶體驗感;有反對者擔憂,可能加劇沖動消費,對于財務管理能力較弱的群體,可能構成潛在的消費陷阱。

“先用后付”開通容易取消難

去年“雙11”促銷期間,“先用后付”成為電商平臺新玩法。所謂“先用后付”,即允許符合條件的用戶在購物時先0元下單,收到商品時先試用體驗,待點擊確認收貨鍵后再進行付款。目前,我國多家電商平臺都相繼推出了該項服務。

對于為何會使用“先用后付”功能,許多消費者反映,他們并非主動選擇“先用后付”,而是在支付頁面默認推薦或不小心點擊下開通的。有的平臺甚至會更改默認支付方式,在部分商品頁面弱化或隱藏添加購物車的選項,導致原本想收藏或放入購物車的商品,變成了直接下單。

“一開始是平臺給我推薦,我就想著試試,用了感覺挺方便就沒有取消。”江西的劉女士表示,她并非被迫開通,因為開通時經(jīng)過了授權,也習慣使用“先用后付”。

隨著這一電商平臺新型支付模式的普及,爭議也隨之而來。有消費者認為其鼓勵超前消費,容易沖動購買不必要商品,對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尤為不利。

除了通過“先用后付”下單54件商品的不熟悉網(wǎng)購的老年人外,還有多位消費者反映類似不知情開通情況。上海八旬老人孫伯反映,自己僅僅登錄了某購物軟件瀏覽了一下商品網(wǎng)頁,卻收到未下單的衣服,詢問商家得知自己的賬戶已經(jīng)開通了“先用后付”功能。在向該購物軟件投訴后,平臺客服提出退貨需自擔運費,經(jīng)多次協(xié)商后由平臺補貼運費,老人才將商品退回。

此外,開通“先用后付”容易,想要取消這個功能卻要費一番功夫,遠比開通復雜。《法治日報》記者調(diào)查發(fā)現(xiàn),取消該功能需進入多個頁面,操作繁瑣,一般需4至7步才能完成。在一些社交平臺甚至出現(xiàn)“如何關閉‘先用后付’”的教學帖。

多位消費者吐槽,若存在未收貨訂單,則無法取消該功能,系統(tǒng)提示“存在履約中的訂單暫無法關閉”,需等待訂單完成且不再下新訂單后才能關閉。

隱蔽選項暗含風險

在“黑貓”投訴平臺以“先用后付”作為關鍵詞搜索,可以看到存在超1萬條投訴信息。其中,默認開通、退貨難、下單后隨意改變價格、誘導分期付款等成為投訴“重災區(qū)”。除了取消“先用后付”功能的繁瑣流程受到消費者批評外,還有網(wǎng)友曾在“雙11”期間由于“先用后付”功能的開啟,導致使用“滿減”優(yōu)惠券的湊單失敗。有消費者表示不滿:“不明白平臺開通了這一功能,為什么不考慮到與定金紅包沖突的情況。”

有網(wǎng)友質(zhì)疑,是否一旦開通“先用后付”功能就與平臺形成借貸關系,更有消費者擔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“先用后付”后錯過付款時間會影響個人征信。

有業(yè)內(nèi)人士分析指出,“先用后付”服務與信用卡等金融產(chǎn)品具有相似的信用授信特點,但二者在法律上具有本質(zhì)不同。“先用后付”功能本質(zhì)上仍屬于買賣合同關系,而信用卡等金融產(chǎn)品屬于借貸合同關系。然而,盡管“先用后付”不屬于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借貸行為,但消費者在使用該功能時仍需警惕可能產(chǎn)生的信用風險。北京市民侯先生就曾在瀏覽商品時誤觸“先用后付”購買按鈕,在平臺直接下單時未注意扣款形式,后因未注意還款信息而承擔逾期還款違約金。

工信部信息通信經(jīng)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認為,“先用后付”實際上是一種消費金融的模式,本意是為了促銷,有信用付款需求的消費者可能會喜歡這種工具,但需要根據(jù)用戶意愿來開通和使用。對于這些并非“自愿”的誤觸開通行為,盤和林表示,“先用后付”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使用的,尤其是有些消費者擔心這些記錄進入征信。平臺應該充分告知“先用后付”中消費者應該承擔的義務和責任以及相關風險等。

警惕技術手段侵犯消費者權益

“新消費模式和新消費業(yè)態(tài)本身就存在法律法規(guī)不健全、經(jīng)營行為不規(guī)范等問題。”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指出。

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早已明確規(guī)定,消費者享有自主選購權,經(jīng)營者不得干涉。2024年7月1日起實施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也重點細化了經(jīng)營者在網(wǎng)絡交易、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義務。

在對“先用后付”利弊的探討中,未來“先用后付”能否在規(guī)范中前行,真正實現(xiàn)其作為支付創(chuàng)新的正面價值,還需時間與市場的共同檢驗。

著眼于眼前,無論哪種支付方式,均應回歸服務本質(zhì),不應成為“套路”消費者的工具。對于飽受詬病的“先用后付”開通容易取消難的投訴和不滿,記者梳理發(fā)現(xiàn),上海、遼寧、吉林、江蘇等地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或消費者協(xié)會均予以回應。其中,就“讓消費者自主選擇是否開通‘先用后付’”和“先用后付”要能“一鍵開通”也能“一鍵關閉”基本形成共識。

在其發(fā)布的消費提示中,均提醒消費者在使用“先用后付”功能時,注意不要逾期付款,否則容易影響個人信用記錄;如果不想使用該支付方式,可以在平臺支付設置中關閉該功能;如果找不到關閉方式,可以聯(lián)系平臺客服協(xié)助處理。

“電商平臺不應該通過技術手段代替消費者思考并作出決定,要告知消費者開通的風險和不利因素。”在陳音江看來,平臺不應通過默認勾選或其他方式誤導消費者開通,可以采用彈出窗口或紅色加粗等醒目方式提示,將是否開通的選擇權交到消費者手中,并且要提供便捷的關閉模式,讓消費者在充分知情的情況下自主選擇。

為了進一步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防范潛在風險,盤和林建議,在監(jiān)管層面,監(jiān)管方應該抓大放小,對于額度比較低的“先用后付”,主要關注消費者的知情權,而對于額度比較高的“先用后付”,需納入信用監(jiān)管。(記者 王孌)

免責聲明: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(wǎng)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(wǎng)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(nèi)容。凡是本網(wǎng)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secureseals.net/showinfo-124-345832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