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
您當前所在位置:駐馬店廣視網>外宣> 正文

分 享 至 手 機

傳承與創(chuàng)新并舉 推動中原文化繁榮發(fā)展

時間:2025-02-15 20:25:18|來源:河南日報|點擊量:229

 □翟婉慧 聶立清

中原文化源遠流長,從裴李崗文化的初現,到仰韶文化的發(fā)展,再到龍山文化的成熟,從夏商周三代文明到諸子百家思想的興起,中原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根源,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歷史底蘊,承載著華夏文明數千年的燦爛輝煌。在新時代背景下,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,推動中原文化繁榮發(fā)展,必須處理好三對關系,實現文化的傳承與創(chuàng)新,促進文化的多元融合,為文化強國建設貢獻中原力量。

處理好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關系。“兩個結合”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理論成果,這一思想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融合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和路徑。傳統文化是歷史發(fā)展中積累沉淀下來的智慧結晶,是民族的根脈,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精神力量。而現代文化是在時代背景下,受到科技進步、經濟發(fā)展、全球化交流等因素影響而形成的文化形態(tài),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。

中原地區(qū)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,從古老的甲骨文到輝煌的漢唐文化,從儒家思想的傳承到詩詞歌賦的創(chuàng)作,傳統文化在中原大地留下了無數瑰寶。然而,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現代文化以其開放性、創(chuàng)新性和多元性逐漸成為主流。推動中原文化繁榮發(fā)展,必須處理好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關系。一方面,要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,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和創(chuàng)意產業(yè),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現代生活,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(fā)出新的活力。例如,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重現古代中原的建筑風貌和民俗活動,通過文化創(chuàng)意產品將傳統手工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,使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得以傳承和創(chuàng)新。另一方面,要積極吸收現代文化的優(yōu)秀成果,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時代精神。要通過舉辦現代文化活動,如藝術展覽、音樂節(jié)、科技文化節(jié)等,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,推動中原文化在新時代繁榮發(fā)展。

登封少林寺在文化傳承與旅游開發(fā)中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有效融合,是中原文化守正與創(chuàng)新的成功經驗。少林寺一直堅守傳統,傳承佛教文化保護寺內歷史文物,同時,利用現代科技和管理理念,將傳統的文化資源轉化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產品。舉辦國際少林武術節(jié),成為展示少林武術和中原文化的重要平臺。

處理好地域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。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,地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中原文化作為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,與中華文化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(qū)別,中原文化蘊含著中華文化的共性特征,同時又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,體現了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。

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基礎,在中華文化體系中處于主體地位。它以黃河文化為核心,融合了中原地區(qū)的多種文化元素,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體系。然而,中華文化是一個多元一體的文化共同體,中原文化的發(fā)展離不開中華文化的整體框架。要推動中原文化繁榮發(fā)展,必須處理好地域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。一方面,要充分展示中原文化的獨特魅力,通過舉辦文化活動、進行旅游推廣、開展學術研究等多種方式,向世界展示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價值。例如,舉辦“中原文化節(jié)”,展示中原地區(qū)的傳統手工藝、民俗風情、歷史文化遺跡等,讓更多人了解中原文化,增強中原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。另一方面,要積極融入中華文化大格局,以中華文化為引領,推動中原文化的傳承和發(fā)展。中華文化強調多元一體、包容并蓄,中原文化在發(fā)展過程中要注重與其他地域文化的交流與合作,吸收其他地域文化的優(yōu)秀成果,豐富自身的文化內涵。同時,要以中華文化為紐帶,加強與海外華人華僑的聯系,推動中原文化的海外傳播,提升中原文化的國際影響力。

中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,將絲綢、瓷器、茶葉等物質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,將儒家道家思想、漢字文化等精神文化傳播到周邊地區(qū),并積極吸收優(yōu)秀外來文化,如佛教文化、音樂舞蹈、繪畫藝術等,在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在新時代,中原地區(qū)依然注重與其他地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。積極舉辦各類國際文化交流活動,如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(jié)等;加強與其他省份文化合作,如河南與陜西、山西等地聯合打造黃河文化旅游帶,共同挖掘和展示黃河文化的內涵和價值。不同地域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,進一步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(fā)展和繁榮,使其成為一個多元一體、充滿活力的文化體系。

處理好文化傳承與文化創(chuàng)新的關系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文化是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的靈魂。文化興國運興,文化強民族強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,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,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。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新時代文化傳承與創(chuàng)新指明了方向,中原文化既要堅守文化傳統,又要勇于突破創(chuàng)新,實現文化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

文化傳承是文化發(fā)展的基礎,文化創(chuàng)新是文化發(fā)展的動力。推動中原文化繁榮發(fā)展,必須處理好文化傳承與文化創(chuàng)新的關系。一方面,要高度重視文化傳承,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研究。通過建立文化博物館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機構,加強對中原地區(qū)的歷史文化遺跡、傳統手工藝、民俗風情等的保護和傳承。加強對傳統文化的研究,深入挖掘其內涵和價值,為文化創(chuàng)新提供理論支持。例如,甲骨文是中華文字的源頭,是中華文明不斷發(fā)展、傳承的生動寫照。位于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將文字與現代創(chuàng)意設計、現代生活相結合,通過文創(chuàng)產品將古老的甲骨文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呈現給大眾,使甲骨文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,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。另一方面,要積極推動文化創(chuàng)新,推動中原文化傳承和發(fā)展。鼓勵文化企業(yè)、文藝工作者、文化愛好者等積極參與文化創(chuàng)新活動,創(chuàng)作具有時代特色的文藝作品、開發(fā)文化創(chuàng)意產品、舉辦文化活動。同時,要注重培養(yǎng)文化創(chuàng)新人才,通過教育、培訓、實踐等多種方式,提高文化工作者的創(chuàng)新能力和水平,為中原文化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提供人才保障。

(作者單位:河南師范大學)
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secureseals.net/showinfo-263-346337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

  • 責任編輯 / 梁劍鋒

  • 審核 / 李俊杰 劉曉明
  • 終審 / 平筠
  • 上一篇:一圖讀懂丨有效降低社會物流成本,河南出臺16條措施
  • 下一篇:三門峽澠池:點“土”成“金” | 這一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