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
您當前所在位置:駐馬店廣視網>文旅> 正文

分 享 至 手 機

從又慢又擠到快速直達(我和我的祖國)

時間:2019-04-30 09:12:53|來源:人民網|點擊量:53323

 從安徽到上海打工已整整18年。每年一到臘月底,我們一家三口總要想方設法返鄉(xiāng)過年,與留守家園的老人團聚。過年后又辭別故鄉(xiāng),再次回到打工的地方。

安徽到上海,往返一趟將近1000公里。這段路程,如今不算啥,在過去那可真不容易。

記得我們剛來上海那幾年,是乘坐中巴車出門的。那些中巴車都是民營的,一輛車里擠了三四十人。在狹小的空間內,座位不夠,就放置幾條長板凳和數只小板凳,人挨人,頭碰頭。最難熬的是夏天,車里沒有空調,整個車廂就像一個大蒸籠。

這樣的長途跋涉,遇到晴好天氣倒還將就,若是碰上大雪封路、道路結冰,不折騰十幾個小時,根本到不了目的地。

那些車經常晚上發(fā)車,或者是凌晨三四點鐘發(fā)車。為了能乘上車子,我們經常一兩點鐘就得起床。

再往后幾年,鎮(zhèn)上有人購置了幾輛大巴,開始合伙跑長途。大巴相比中巴,車況和性能都好了許多,安全性也有保障。一到春運,不少大巴老板們還從上海的旅游公司租賃大巴,聘請司機增加車輛。即使這樣,仍難以滿足乘客出行的需求。

這些大巴車就在老家的小鎮(zhèn)上駐點。每逢年后出門,我們的行李箱都塞得滿滿的。為了方便,多數時候我們會選擇乘坐大巴出行。而年前返鄉(xiāng),我們則會選擇乘坐火車。

乘坐火車,又是另一番滋味。

最早的時候,我們總是乘坐慢車(普快),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綠皮火車。慢車,就是大站小站站站停,有時還臨時停車讓道。就拿我們常走的上海到滁州的這段線路來說,約350公里,走走停停要花6個小時。

慢尚且能忍,最難忍的是擠。為了能在節(jié)前趕回家與家人團聚,每一節(jié)車廂都擠滿了乘客。車廂連接處、過道里站滿了人,甚至連廁所里、椅背上都擠滿了人。那時候,大家都是拼了命地擠上車,從車門擠不進去的,就從車窗往里爬。有的是一家子,這個剛擠進去,那個還沒擠進去,火車就開動了。

從1997年到2004年,中國鐵路實行了好幾次大面積提速。那時,也有快速、特快、直達列車可供選乘。由于綠皮火車票價低,大多數打工者出行還是選擇乘坐慢車。

隨著2008年京津城際鐵路和2009年合武高鐵、武廣高鐵相繼通車,我國高鐵飛速發(fā)展。飛馳穿梭在高鐵線上的“和諧號”“復興號”動車組列車,快如閃電,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出行,極大地改善了人們乘坐的舒適度,也大大縮短了人們出行的時間。還拿上海到滁州來說,最快只要一個半小時左右就能到家了。

如今,那承載過我們太多回憶的綠皮火車漸漸淡出歷史舞臺。坐在寬敞、整潔的動車車廂里,人們有說有笑,心情輕松而愉悅,真是一種享受啊。

回首過去,從搖晃顛簸的中巴,到風馳電掣的高鐵,我國交通事業(yè)的快速發(fā)展有目共睹。我們是中國地面交通的參與者,也是見證人。我們見證了中國高鐵的飛速發(fā)展,這是國家富強、民族振興、科技創(chuàng)新帶來的輝煌成就,它帶來的是極大的便捷和舒適,真正給廣大老百姓的出行帶來了福音。
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secureseals.net/showinfo-33-236022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

  • 責任編輯 / 董華偉

  • 審核 / 李俊杰 劉曉明
  • 終審 / 平筠
  • 上一篇:專家和同袍告訴你:穿漢服是有學問的
  • 下一篇:接受高等教育人口達2.4億 我國建成世界最大規(guī)模高等教育體系